membrane是什么牌子 (membranes是什么牌子)

2023-05-31 02:01:08

一、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膜与膜材料、膜组器、各种溶液、气体分离及其他膜分离过程中涉及的术语。

二、通用术语

2.1膜与膜参数

2. 1. 1 膜 (membrane)

表面有一定物理或化学特性的薄的屏障物,它使相邻两个流体相之间构成了不连续区间并影响流体中各组分的透过速度。

2.1.2固态膜(solid membrane)

固相膜或固体膜(solid membrane)

按膜的最终相态来分类的一种膜,即膜的相态为固相的称为固态膜。

2. 1. 3 液态膜 (liquid membrane)

液相膜或液膜(liquid membrane)

按膜的最终相态来分类的一种膜,即膜的相态为液相的称为液态膜。

注:液态膜有乳化液膜和支撑液膜。这种膜可以把两种气相、气液两相或两相不互溶的液体进行分隔和促进分离。

2.1.4 气态膜(gas membrane)

气相膜(gas membrane)

按膜的最终相态来分类的一种膜,即膜的相态为气相的称为气态膜。

注:气态膜通常由充斥于疏水多孔支撑体孔隙中的气体为分离介质构成。当这种载有气体的支撑体将两种不同的水溶液隔开时,可使一种液体中含有的挥发性溶质迅速 *** 并通过膜,在另一种溶液中富集或分离出去,

2. 1. 5 天然膜 (natural membrane)

在人体或动植物中,自然形成并具有生理功能的膜。

2. 1. 6 人工膜 (artificial membrane)

人造的具有可替代或协助完 *** 体部分 *** 生理功能的聚合物膜或膜器件。

注:如人工肾,人工心肺,辅助性人工肝,人工胰,人造皮肤,人造血管以及与输血有关的血液净化膜,血液透析膜,血液过滤膜,血浆分离膜,血浆净化膜等。

2. 1. 7 合成膜 (synthetic membrane)

由聚合物、无机物以及由聚合物和无机物共同组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半透膜。

2. 1. 8 有机膜 (organic membrane)

以有机聚合物制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半透膜。

2. 1. 9 无机膜 (inorganic membrane)

以无机材料制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半透膜。

注:无机膜有金属膜、合金膜、陶瓷膜、高分子金属配合物膜、分子筛复合膜、沸石膜和玻璃膜等,它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耐高温、孔径分布窄和分离效率高等特点,可用于气体分离等。

2. 1. 10 金属膜 (metal membrane)

以金属材料,如钯、银等制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半透膜。

注:金属膜可利用其对氢的溶解机理制备超纯氢和进行加氢或脱氢膜反应。

2. 1. 11 合金膜 (alloy membrane)

以合金材料,如钯一镍、钯一金、钯一银等制成的具有特殊分离功能的半透膜。

注:合金膜可利用其对氢或氧的溶解机理制备超纯氢和进行氧化反应。

2. 1. 12 陶瓷膜 (ceramic membrane)

以多孔陶瓷材料制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半透膜。

注:如以玻璃、二氧化硅、氧化铝、莫来石等制成的陶瓷膜,可承受高温、较宽的pH值范围,具有比聚合物膜高的化学惰性,一般用于徽滤和超滤。

2. 1. 13 玻璃膜 (glassy membrane)

由玻璃(Na20-SiOz)为主要材料组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半透膜。

2. 1. 14 半透膜 (semipermeable membrane)

优先使流体中的某些组分通过而截留其他组分的选择透过膜。

2.1.15 选择性透过膜(permselective membrane)

靠膜在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结构或性质的差异,如大小、形状、电荷、溶解度和 *** 率的差异优先透过特定的组分的膜。

2. 1. 16 对称膜 (symmetric membrane)

膜孔结构不随孔深度而变化的膜。

2.1.17 非对称膜(asymmetric membrane)

膜孔结构随孔深度而变化的膜。

注:非对称膜通常由同种材料的一层致密层和一层或多层多孔支撑层构成。

2. 1. 18 均质膜 (homogeneous membrane)

由一种膜材料制成、截面均匀一致的膜。

注:均质膜有致密均质膜、微孔均质膜和离子交换膜。

2. 1. 19 多孔膜 (porous membrane)

具有多孔和开口结构的膜。

2. 1. 20 相转化膜 (phase inversion membrane)

通过适当途径使聚合物从均相铸膜液中沉析,形成聚合物富相(膜体)和聚合物贫相(膜孔)的膜。

2. 1. 21 复合膜 (composite membrane)

用两种不同的膜材料,分别制成具有分离功能的表面活性层(致密层)和起支撑作用的多孔层组成的膜。

2. 1. 22 荷电膜 (charged membrane)

由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基团的聚合物制成的膜。

注:荷电膜包括离子交换膜、荷电反渗透膜、荷电超滤膜和荷电微孔滤膜。

2.1.23 动力形成膜(dynamic formed membrane)

把铸膜液中相关组分沉积在多孔支撑体表面形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膜。

2.1.24 共混合膜(blend membrane)

两种或两种以上相融性较好的聚合物材料按特定比例组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半透膜。

2.1.25 致密层(dense layer)

皮层 (skin layer)

活性层(active layer)

非对称膜或复合膜表面一层薄的起分离作用的有效层。

2.1.26 多孔支撑层(porous support layer)

非对称膜或复合膜的致密层下起支撑作用的多孔底层,

注:多孔性底层的材料与致密层的材料可以是同一种,也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

2.1.27 平板膜(flat membrane)

外形为平板或纸片状的膜。

注:平板膜通常具有支撑层(如无纺布),用于制备板框式、折叠式和螺旋卷式膜元件。

2.1.28 中空纤维膜(hollow fiber membrane)

外形为纤维状、空心的具有自支撑作用的膜。

注:对于反渗透膜,皮层在外表面i对于超滤膜和微滤膜,皮层在内表面、外表面或内、外表面。

2. 1. 29 铸膜液 (casting membrane solution)

制作膜所配制的溶液。

注:铸膜液通常含有成膜材料、溶剂和添加剂等。

2. 1. 30 孔性能 (performance of membrane pores)

膜的平均孔径、孔径分布、最大孔径和孔隙率的统称。

2. 1. 31 孔径 (pore diameter)

膜孔直径的标称。

2.1.32 孔隙率(porosity)

膜孔体积与整个膜体积的百分比。

2. 1. 33 通量 (flux)

单位时1司单位膜面积透过组分的量。

2. 1. 34 渗透系数 (permeability coefficent)

表征特定组分透过膜的难易程度。

渗透系数的关系式如下

Jw = A(∆P-∆π)

Js = B∆C

式中

JW——溶剂(水)渗透通量;

Js——溶质(盐)渗透通量;

∆π——膜两侧的渗透压差;

∆P——膜两侧的压差;

∆C——膜两侧的浓度差;

A——溶剂(水)渗透系数;

B——溶质(盐)渗透系数。

2.1.35 脱除率(rejection)

截留率 (retention)

表示脱除特定组分的能力,它们的关系式如下:

R=(1-CP/CF)*100%

式中

R——脱除率或截留率;

Cp——透过液 *** 定组分的浓度;

Cf——进料液 *** 定组分的浓度。

2.2 膜组器和运行参数

2.2.1 膜元件(menbrane element)

由膜、膜支撑体、流道间隔体、带孔的中心管等构成的膜分离单元。

2. 2. 2 壳体 (housing)

可装入膜元件的容器

注:膜元件外表面用环氧树脂等粘接的包表层也可以认为是壳体。

2.2.3 膜组件(membrane module)

由膜元件、壳体、内连接件、端板和密封圈等组成的实用器件。

注:膜组件的壳体里可含有一个或数个膜元件。

2.2.4 板框式膜组件(plate and frame module)

由平板膜以平面状态安装在壳体中而构成的膜组件。

注:板框式膜组件外形类似于化工单元操作的板框式压滤机,

2.2.5 卷式膜组件(spiral wound module)

由卷式膜元件安装在壳体中而构成的膜组件。

2.2.6 中空纤维膜组件(hollow fiber module)

由中空纤维膜元件安装在壳体中而构成的膜组件。

2.2.7 膜面积(membrane area)

制作膜元件实际所用的面积。

2. 2. 8 有效面积 (effective membranearea)

膜元件中具有分离作用的膜面积。

2.2.9 错流膜过程(cros *** low membrane process)

压力推动给料平行于膜表面流动(切向流),而透过液垂直透过膜(垂直流)的分离过程。

注:反渗透、纳滤、超滤和微滤的分离过程中均属于横流膜过程,

2.2.10 产水量(productivity)

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膜元件、组件或装置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水的量。

2.2.11 脱盐率(saltrejection)

表示脱除给料液盐量的能力,脱盐率的关系式如下

R=(1-CP/CF)*100%

式中

R——脱盐率

CP——透过液的含盐量

Cf——给料液的含盐量。

注用于电渗析、反渗透、纳滤脱盐能力的表征。

2.2.12 水回收率(water recovery)

产水量与给水总量之百分比。

2.2.13 压力降(pressure drop)

膜组件和各种过滤器进、出口之间的压差。

注:组件和滤器固有的压力降通常比较小,其增量反映膜组件受污染程度或滤器材污量的大小。

2. 2. 14 操作压 (operating pressure)

给料液进入膜组件或各种过滤器的表压。

2. 2. 15 浓 差 极 化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在膜法分离过程中,由于溶剂或溶质的迁移而导致本体溶液与膜界面间形成浓度梯度的现象。

2. 2. 16 浓缩率 (concentration factor, CF)

浓缩液 *** 定组分与给(进)料液 *** 定组分浓度的百分比。

2.2.17 膜寿命(membrane life)

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膜或膜元件维持预定性能的时间。

注:膜寿命通常按年计。

2. 2. 18 总能耗 (total consumption of energy)

膜装置制取1m3产品水所消耗的电能,包括配套设备耗电量和膜本体耗电量两部分。

注:总能耗的单位为J/m3或kw·h/m3.

2. 2. 19 膜装置 (plant of membrane)

由膜组件及其他配套设备构成的一套完整的膜分离设备。

注:配套设备如电控、各种仪表、管道、水泵、阀门以及化学清洗接口等。

2.3水与水质

2. 3. 1 原水 (raw water)

指未经过处理的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水,在膜法水处理中也包括城市自来水。

2. 3. 2 给水 (feed water)

通常是经过处理进人配水管网或供水池的水,在膜法水处理中,指进入膜组件(或器)的水溶液。

2.3.3 浓缩水(concentrate)

除盐或分离过程中的浓缩液。

注:1.此部分水的溶解固形物或颗粒或两者都高于给水。

2.对于错流膜过程,即为给水未能透过膜的那部分。

2.3.4 透过水(permeate)

透过膜的那部分水。

2.3.5 淡化水(desalted water)

用各种脱盐方法制得的含有溶解性固体物小于1000mg/L的水。

2.3.6 总含盐量(total salts)

水中的各种电解质(盐类)的总量。

注:总含盐量也可用水中各种阴、阳离子总量来表示,单位为mg/L.

2.3.7 溶解性总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

经过过滤的水样,在规定条件下蒸干水分后留下的物质(即水中的浴盐、有机物和胶体物质的总量)。

注:当水中有机物含量较少时可近似表示总含盐量,单位为mg/L.

2.3.8 悬浮固体(suspended solids,SS)

可在规定条件下经过滤或离心除去的物质。

注:悬浮固体的单位为mg/L.

2.3.9 电阻率(resistivity)

度量水溶液阻止电流通过的能力。

注:1.电阻率等于在一定温度下,一对截面积为1cm2的电极在1cm距离间的电阻值。

2.电阻率单位为Ω·cm或MΩ·cm。

2.3.10 电导率(conductivity)

度量水溶液导电的能力。

注:1、电导率等千电阻率的倒数。

2、电导率单位为S/cm或µS/cm

2.3.11 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

水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中碳的总量

2.3.12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ygen demand,COD)

在规定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相当氧的量。

2.3.13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ygen demand,BOD)

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生物氧化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2. 3. 14 余氮 (residual chlorine, total residual chlorine)

加氯后以游离氯或化合氯的形式残留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溶液中的氯。

2. 3. 15 浊度 (turbidity)

对水体中分散的微细悬浮性粒子使水透明度降低的程度的一种度量。

2. 3. 16 酸度 (acidity)

介质与氢氧根离子定量反应的能力。

2. 3. 17 碱度 (alkalinity)

介质与氢离子定量反应的能力。

2.3.18 硬度(hardness)

水中钙、镁离子的总浓度。

2.3.19 暂时硬度(temporary hardness)

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除去的硬度。

注:暂时硬度主要是由于重碳酸盐的存在引起的。

2.3.20 永久硬度(permanent hardness)

主要为由钙、镁的硫酸盐、氧化物和硝酸盐引起,不能用煮沸的方法除去的硬度。

2.3.21 淤泥密度指数(silt density index,SDI)

污染指数(fouling index F1)

由堵塞0.45µm微孔滤膜的速率所计算得出的、表征水中细微悬浮固体物含量的指数。

2.3.22 朗格里尔饱和指数(langelier saturation index,LSI)

水样实测的pH值减去饱和pHs值的差值。

注:pHs值为水与固体碳酸钙平衡时计算得出的pH值。

2.3.23 史蒂夫和戴维斯稳定指数(Stiff and D *** is stability index,S&DSI)

表示水溶液有碳酸钙沉淀或溶解的趋势的指数。

注:1.它根据TDS、钙离子浓度、总碱度、pH值和水溶液的温度等计算得出。

2.本指数适用于TDS〉1000omg/L的水溶液。

2.3.24 离子强度(ionic strength)

对水溶液的离子数及其电荷的度量。

注:水溶液的离子强度根据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及其价数计算得出。

三、电渗析

3.1膜与膜参数

3.1.1 离子交换膜(ion exchange membrane)

离子选择性透过膜(ion permselective membrane)

对离子具有选择性透过的聚合物制成的薄膜。

3.1.2 阳离子交换膜(cation exchange membrane)

阳离子选择性透过膜(cation permselective membrane)

膜体固定带有负电荷的荷电基团,可选择透过阳离子的离子交换膜。

3.1.3 阴离子交换膜(anion exchange membrane)

阴离子选择性透过膜(anion permlselective membrane)

膜体固定基团带有正电荷离子,可选择透过阴离子的离子交换膜。

3.1.4 异相离子交换膜(heterogeneous ion exchange membrane)

膜体由含有活性基团的聚合物(离子交换树脂)粉末和作为黏合材料的线型聚合物混炼而成,两种聚合物间无关联的离子交换膜。

3.1.5 均相离子交换膜(homogeneous ion exchange membrane)

膜体由离子交换材料形成,除增强材料外,未混人其他黏结材料的膜。

3. 1. 6 极 膜 (electrode membrane)

具有较强的耐氧化性能,用于隔离极室与隔室的膜。

3. 1. 7 双极膜 (bipolar membrane, BPM)

一侧为阴离子交换膜、另一侧为阳离子交换膜和中间具有水解催化作用的过渡层所组成的三层结的膜。

3. 1. 8 交联度 (degree of cross linkage)

表征膜体高分子链相互联结交织的程度。

注:交联度通常以纯交联剂占膜体交联共聚物的质量分数来表示。

3.1.9 树脂母体(resin matrix)

构成离子交换膜或离子交换树脂主体骨架的聚合物。

3.1.10 固定基团(fixed radicals)

牢固地结合在聚合物母体上的荷电基团。

3.1.11 反离子迁移(counter-ion tran *** erence)

与离子交换膜上的固定基团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透过膜迁移的现象。

3.1.12 同名离子迁移(co-ion tran *** erence)

与离子交换膜上的固定基团所带电荷相同的离子透过膜迁移的现象。

3.1.13 离子交换容量(ion exchange capacity)

离子交换膜中与固定基团电荷平衡的离子量。

注:离子交换容量单位为moL/kg.

3.1.14 含水率(water content)

湿膜烘除的水分占原湿膜质量的百分比。

3. 1. 15 膜电位 (membrane potential)

膜两侧接触不同浓度电解质溶液所产生的电位差。

3. 1. 16 迁移数 (tran *** erence number)

某特定离子所迁移的电量占总通电量的比率。

3.1.17 选择性透过(permselectivity)

离子交换膜透过特定的电荷离子或排斥相反电荷离子的能力。

3.1.18 膜电阻(membrane resistance)

在某特定溶液中膜厚度间的电阻值

注:膜电阻单位为Ω。

3. 1. 19 面电阻 (area resistance)

一定面积膜试样的电阻值。

注:面电阻单位为Ω·cm2.

3. 1. 20 溶胀度 (swelling degree)

膜从一种溶液转人另一种溶液中,其几何尺寸变化的程度。

注:溶胀度以面积、体积或长度的变化百分率来表示。

3.1.21 *** 强度(bursting strength)

在膜上施加垂直于膜面的流体压力,膜开始渗漏或破裂时的临界压力。

注: *** 强度单位为kPa.

3.2 电渗析器

3. 2. 1 电渗析器 (electrodialyzer, electrodialysis unit)

阳离子交换膜,浓、淡水隔板以及电极板等按一定规则排列起来,并用夹紧件夹紧的除盐或浓缩设备。

3.2.2 端电极(end-electrode)

置于电渗析器夹紧装置内侧的电极。

3.2.3 共电极(co-electrode)

电渗析器膜堆内,前后两级共用的电极。

3. 2. 4 阴极室 (cathode compartmentl cathode chamber)

由阴极框与极膜构成的通过阴极液的隔室。

3. 2. 5 阳极室 (anode compartment, anode chamber)

由阳极框与极膜构成的通过阳极液的隔室。

3. 2. 6 隔板 (spacer)

形成电渗析器浓、淡水室的框架,用它将阴离子交换膜与阳离子交换膜隔开,形成浓水或淡水的过水通道。

3. 2. 7 隔板网 (net? turbulence promoter)

隔板中用于强化水流湍流效果和隔开膜的部件。

3. 2. 8 进. 出水孔 (distributing or/and collecting port)

隔板中用于分配进水或汇集出水的孔。

3. 2. 9 布水槽 (distributing or/and collecting groove)

隔板中配、集水孔和流水道之间的通道,具有通过水流和促进水流分布均匀的作用。

3.2.10 有回路隔板(tortuous path spacer)

内有隔条使水流改变方向迂回流动的一种隔板。

3.2.11 无回路隔板(sheet flow spacer)

水流方向不变的一种隔板。

3. 2. 12 淡水室 (diluting compartment, desalting compartment)

由一张隔板和两侧的一张面向阳极的阴膜和一张面向阴极的阳膜组成的使流过水溶液离子浓度降低的隔室。

3. 2. 13 浓水室 (concentrating compartment)

由一张隔板和两侧的一张面向阴极的阴膜和一张面向阳极的阳膜组成的使流过水溶液离子浓度增加的隔室。

3. 2. 14 膜对 (cell pairs)

按阴膜、淡水隔板、阳膜和浓水隔板的顺序组成的电渗析的基本工作单元。

3. 2. 15 膜堆 (membrane stack)

电渗析器中由若干膜对组合而成的总体。

3.2.16 电渗析的级(electrical stage)

电渗析器中一对电极之间的膜堆。

3.2.17 电渗析的段(hydraulic stage)

电渗析器中淡水水流方向相同的膜堆。

3. 2. 18 膜间距离 (distance between membranes)

膜对中相邻两膜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注:膜间距离等于隔板的厚度。

3.3 电渗析流程和运行管理

3. 3. 1 渗析 (dialysis)

溶质、离子等依靠 *** 透过半透膜的现象。

3. 3. 2 电渗析 (electrodialysis, ED)

以直流电为推动力,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水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使一个水体中的离子通过膜转移到另一水体中的物质分离过程。

3. 3. 3 电去离子 (electrodeionization, EDI)

连续去离子(continuous deionization,CDI)

电渗析淡化室中填充阴、阳离子交换剂,利用浓差极化状态下水解离产生的H+和OH-使离子交换剂再生,以达到电渗析与离子交换结合连续去除溶液中离子的过程。

3.3.4 直流式除盐(once through system)

一次除盐(one pass process)

电渗析器连续出液一次达到水质标准要求的流程。

3.3.5 部分循环式除盐(feed and bleed system)

电渗析器淡水出口分成两路,一路连续出水供用水点使用,另一路返回电渗析器与给水相混继续除盐的流程。

3.3.6 循环式除盐(batch type system,batch process)

电渗析器淡水以循环方式除盐,使间歇批量出水达到用户水质要求的流程。

3. 3.7 定电压法 (constant voltage method, constant voltage operation)

电渗析装置调试后,根据所测定的极限电流,于恒定的直流电压下运行的方法。

3.3.8 操作电流密度(operation current density)

电渗析装置调试后,根据测定的极限电流和给水水质状况而选定的安全运行电流密度。

注:电流密度单位为mA/cm2.

3.3.9 极限电流密度(limiting current density)

电渗析发生极化时的临界电流密度。

3.3.10 经济电流密度(economical current density)

设计计算时推导出的使制水成本最低的操作电流密度。

3.3.11 伏安曲线(voltage current curve)

用电压一电流法测定极限电流时所绘制的电压、电流关系曲线。

3. 3. 12 极化过渡区 (polarization transition range )

伏安曲线上,开始极化至强烈极化的一段过渡区间。

3.3.13 极化点(polarization point)

测定极限电流时,所绘制伏安曲线上的突变点。

3. 3. 14 倒极 (reversal of polar, polarity reversal)

定期倒换电渗析装置电极的极性,并同时切换浓、淡水流管道的操作程序。

3.3.15 极化(polarization)

电渗析过程中,由于离子在膜内的迁移速度出在溶液中快,所以主体溶液中的离子不能迅速地补充到膜液界面,致使界面处溶液浓度低于本体溶液。当达到某二电流密度时,浓度降至某。极限值,水分子就被迫发生解离,解离的H+和OH-离子参与传递电流,这种现象称为极化。

3.3.16 中性扰乱 (nrutrality disturbance)

由于电渗析极化时产生的H+和OH-离子参与传递电流,从而引起浓、淡水室溶液的

pH值产生偏离中性的现象。

3. 3. 17 膜对电阻 (resistance of one cell pair)

膜对中阴膜、阳膜、淡水层和浓水层的电阻之和。

3. 3. 18 膜对电压 (voltage drop for one cell pair)

运行中的电渗析器,通过每个膜对的电压降。

3.3.19 电流效率(current efficiency)

在电渗析过程中,所施加电流的实际除盐量与理论除盐量的百分比。

3. 3. 20 极水 (electrode rinse, electrode water)

流经电渗析器电极室的水。

3.3.21 水的电渗透(electroo *** osis of water)

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伴随着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的迁移现象。

3.3.22 膜的浓差 *** (concentration diffusion of membrane)

电渗析过程中,由于离子交换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同,引起电解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

低浓度一侧的 *** 。

3.3.23 淡水流量(dilute flow)

单位时间内通过电渗析器内所有淡水室的水总量。

注:淡水流量单位为m3/h.

3.3.24 水流线速度(feed flow linear velocity)

单位时间内通过电渗析器淡水室单位横截面积上水的流量。

注:水流线速度单位为cm/s.

3.3.25 流程长度(flow path length)

水流在电渗析器隔板中所流经的路程。

3. 3. 26 浓水循环 (concentrated solution recycle)

将流出电渗析器的浓水全部或部分循环运行,以增加水的回收率的措施。

四、反渗透和纳滤

4.1 膜和膜参数

4. 1. 1 反渗透膜 (reverse o *** osis membrane)

用于反渗透过程使溶剂与溶质分离的半透膜。

4.1. 2 纳滤膜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用于脱除多价离子、部分一价离子的盐类和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0的有机物的半透膜。

4.1.3 盐透过率(salt passage)

透过水的盐浓度与给水盐浓度之百分比。

4.1.4 水通量衰减指数(flux decline factor)

表示反渗透膜、纳滤膜和超滤膜因受温度、压力和时间作用而压密,致使水通量衰减的程度。

水通量衰减指数的关系式如下:

J / JO = ( t / to )m

式中

m —— 水通量衰减指数;

J —— 运行t时间后的水通量;

JO —— 初始运行 to (通常为1h)的水通量 。

4.2 膜过程和运行管理

4. 2. 1 渗透 (o *** osis)

浓度较低的溶液中的溶剂 (如水) 自动地透过半透膜流向浓度较高的溶液里,直到化学

位平衡为止,这种现象叫渗透。

4. 2. 2 反渗透 (reverse o *** osis, RO)

在高于渗透压差的压力作用下,溶剂 (如水) 通过半透膜进入膜的低压侧,而溶液中的

其他组分(如盐)被阻挡在膜的高压侧并随浓溶液排出,从而达到有效分离的过程。

4. 2. 3 纳滤 (nanofiltration NF)

以压力为驱动力,用于脱除多价离子、部分一价离子和相对分子质量为200~1000的有机物的膜分离过程。

4.2.4 平均操作压力( *** eraw operating pressure)

膜组件的进口压力和出口压力的平均值、其表示式为

P平均 = (P进十P出) / 2

式中

P平均——平均操作压

P进——进口压力

P出——出口压力。

4.2.5 温度校正系数(temperature correction factor,TCF)

因膜或组件的产水址随水温变化而变化,为把不同温度下的产水量校正到以2S℃为基础的标称。产水量,从实验得出的换算系数。

注:1.校正系数不仅与液体的特性有关,而且也与膜的聚合物特性有关,一般应由膜制造商提供。

2.无现成的资料时可按温度每增加10C,产水量增加2,2.7%估算。

4. 2. 6 渗透压 (o *** otic pressure)

渗透现象到达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半透膜的一侧为纯溶剂,一侧为溶液)产生的位能差。

4. 2. 7 渗透压差 (o *** otic pressure difference)

反渗透膜的高压侧溶液的渗透压与低压侧溶液的渗透压之差。

4. 2. 8 背压 (back pressure)

膜压力侧的压力。

4.2.9 有效压力(effective pressure)

由平均操作压减去渗透压差及产水背压的所得值,有效压力的关系式如下:

P有效 =P平均一△π-P背

式中

P有效 —— 有效压力;

△π —— 渗透压差;

4. 2. 10 段 (stage)

膜装置流程中膜组件的配置方法,规定给水(含涨水)每流经二组膜组件为一段。

注:1.采用多段运行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回收率,避免后面膜元件的给水流速下降过大。

2.浓水分段时,通常按2-1递减,以所谓。锥形。串联组合排列。

4. 2. 11 级(stage)

给水(或产水)每流经由增压泵和膜组件等组成的一个系统为一级。

注:1.产水分级运行的目的是进~步降低产水的含盐量。

2.产水增级时须将前一级的产水升压后作为后一级的给水。

4. 2. 12 能量回收 (energy recovery)

把浓水的压力能用于补充给水的压力能,以大大降低反渗透能耗的过程。

注:反渗透过程的高压浓水(特别是海水淡化过程中大量的高压浓水),具有相当大的能量,能量回主要用于海水反渗透过程。

4. 2. 13 缓冲器 (accumulator)

被安装在柱塞泵的吸水口或出水管路上,以减少压力的波动,确保流量均匀的部件。

4.2.14 膜元(组)件更换率 [element (module) replacement rate]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每年 (含第一年) 元 (组) 件更换的百分率 。

五、超滤和微滤

5.1 膜与膜参数

5. 1. 1 超滤膜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由起分离作用的一层极薄表皮层和较厚的起支撑作用的海绵状或指状多孔层组成,

分子量在几百至几百万的膜。

注:1.表皮层厚度通常仅(0.1~1) ILM,多孔层厚度通常为125弘m.

2.超滤膜多数为非对称膜。

5. 1. 2 微滤膜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

膜平均孔径大于或等于0.01弘m的分离膜。

5.1.3 纯水透过率(pure water permeability)

按规定的流速、温度、压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膜面积的纯水透过量。

5.1.4 切割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cut off,MWCO)

超滤膜在规定条件下对某一已知分子量物质的截留率达到90%时,该物质分子量膜的切割分子量。

5.1.5 最大孔径(maximum pore size)

与滤膜最大孔等效的圆形毛细管直径。

5.1.6 平均孔径(mean pore size)

膜表面孔径的平均值。

5.1.7 孔径分布(pore size distribution)

膜中不同孔径的孔数占膜总孔数的比率。

5.1.8 起始泡点压力(bubble point pressure)

第一个气泡出现并引导连续出泡时的临界压力。

注:常用于泡点压力法测定微滤膜孔径。

5.2 膜过程和运行管理

5. 2. 1 超滤 (ultrafiltration, UF)

以压力为驱动力,分离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几百至几百万的溶质和微粒的过程。

5. 2. 2 微滤 (microfiltration, MF)

以压力为驱动力,分离0.01μm至数微米的微粒的过程。

5.2.3 进料(feed)

输入处理或纯化系统(或设备)的溶液。

注:包括任何处理之前的原水供给和进入组件的物料。

5.2.4 透过物(permeate)

物料透过膜的部分。

5.2.5 截留物(retentate)

物料未透过膜的部分。

5. 2. 6 流速 (flow velocity)

物料在膜表面上流动的线速度。

5.2.7 压密化(compaction)

膜在未污染情况下,经长时间持续受压和温度作用,使膜变得紧密而导致水通量衰降的现象。

5.2.8 死端过滤(dead end filtration)

全部溶剂被迫通过膜的一种运行方式。

上一篇:meshor牌子的石英手表多少钱 (supreme石英表)
下一篇:m762是谁发明的 (m762是哪国发明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