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三第一课笔记小知识点

2023-01-31 14:02:16

关于政治必修三第一课笔记小知识点

1.高中政治必修三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

2.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要点

第一课 文化与生活★★1、什么是文化?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如台风、地震等自然现象)。2、文化的形式有哪些?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

3、文化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4、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从哪里来?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5、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经济与政治、文化的相互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7、文化的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8、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如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10、文化与经济如何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1、文化与政治如何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12、为什么当今世界各国都重视文化竞争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对此,我国怎么应对?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地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

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形成。★★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哪些?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修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

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

3.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发展: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范围: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1. 文化 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范围:意识形态的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 实质:精神现象 特点:①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逐步培养的素养(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 ③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文化的作用) 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②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 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①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表现:科学技术、劳动者素质 措施: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 (1)文化推动经济发展 (2)文化是生产力 ③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2)文化关系国家安全(文化渗透、文化霸权主义)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①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影响因素: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语言、符号、器物、行为举止 ②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 *(1)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2)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3)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特点:① 潜移默化 (1)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无时不刻、油然而生的 (2)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② 深远持久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文化塑造人生 ①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②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和感召力,使人备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③ 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 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食 ④ 优秀文化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 文化多样性 含义: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表现:① 民族节日 (1)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3)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 文化遗产 (1)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3)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4)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最终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 尊重文化多样性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

4.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这是我所有能找到的了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 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 1、礼貌和礼仪是个人素养最直接的外现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沿。

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2、文明礼貌的重要性:(P79) 3、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也是礼貌待人的体现。

4、礼貌用语的要求: (1)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 (2)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3)与人交谈时,要谦逊、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 5、社交活动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容貌清洁,二是服装整洁、美观、大方,三是举止规范。

6、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7、按礼仪要求做的好处:(P84) 8、如何对待传统礼仪?如何对待少数民族的礼仪?(P87、P88) 第八课 竞争合作求双赢 1、竞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P90) 2、对忌妒心理的认识:忌妒心理是一种微妙、强烈而又隐蔽的消极情感,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的消极心理,对我们发展有很大的危害。 3、竞争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道德和法律。

4、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合作与共享的关系: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6、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7、“863精神”的核心是“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 8、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也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获得成功。

9、合作中竞争的内涵: 一方面,团体的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相互竞争;另一方面,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 10、怎样在合作中竞争?(P96) 11、全新的竞争理念:(P97) 12、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P97) 13、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关系:(P98) 14、竞争中合作的真谛是什么?(P98) 15、在竞争和合作中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P98) 16、什么是团队精神? 17、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 1、“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2、为什么说善于宽容利人利己?(P104) 3、宽容是有原则的,不能盲目。对家人、同学、朋友,不能斤斤计较,而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

当然,我们决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P105 4、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5、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6、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谅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尊重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7、对平等的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在人格上,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 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在法律地位上,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8、什么是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我们能做些什么? 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如:残疾人、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

对待他们,我们首先应平等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其次,应尽力帮助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9、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10、尊重社会的表现:(P112) 11、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人类来自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义务尊重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保护环境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1、什么是诚信?P115 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含义。

(P115、P116) 3、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实到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

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4、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5、诚实和信任的关系。(P119) 6、诚信守则 (1)坚持实事求是; (2)在涉及到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3)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4)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7、如何处理对人诚实与尊重隐私的关系?(P122) 8、诚信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善意的谎言”是不诚信吗?为什么?(P123) 9、诚信的核心是善。

5.历史必修3第一课重点及笔记

要点精析 要点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 【高清课堂:“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00:02:25~00:12:38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产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争衡,对现实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建立起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受条框的约束和制约,可以畅所欲言,社会环境相对宽松。(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和受到重用。

“士”指当时的知识分子。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特别地礼贤下士。

“士”们也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总之,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规律: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就没有中国后来思想文化的五彩缤纷。

(2)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要点二:孔子和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 【高清课堂:“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00:12:39~00:30:52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丰富和发展,到战国后期时已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对于该知识点主要掌握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思想。 (1)孔子的生活经历:出生于春秋鲁国没落贵族家庭,从小勤奋好学;年轻时做过下级官吏,政绩显著,成为四方效法的榜样;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后周游列国,企望推行自己的主张,但遭到冷落;晚年潜心办学和著述,整理出“六经”。

(2)孔子的思想:①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克己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②政治思想上主张“为政以德”“节用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2633066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③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3)孟子:战国中期人,被尊称为“亚圣”。

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主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人民、国家比国君更重要;③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本质是善的。 (4)荀子:战国末期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①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③主张“性恶论”,但认为通过学习礼乐和法制,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成圣人。要点三:比较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期 春秋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以德治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作用 奠定基础 体系完整,成为大宗 思考: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了怎样的贡献?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

(1)治国策略:孔子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2)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认为“性本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思维拓展:古为今用1、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

6.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 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 1、礼貌和礼仪是个人素养最直接的外现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沿。

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2、文明礼貌的重要性:(P79) 3、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也是礼貌待人的体现。

4、礼貌用语的要求: (1)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 (2)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3)与人交谈时,要谦逊、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 5、社交活动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容貌清洁,二是服装整洁、美观、大方,三是举止规范。

6、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7、按礼仪要求做的好处:(P84) 8、如何对待传统礼仪?如何对待少数民族的礼仪?(P87、P88) 第八课 竞争合作求双赢 1、竞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P90) 2、对忌妒心理的认识:忌妒心理是一种微妙、强烈而又隐蔽的消极情感,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的消极心理,对我们发展有很大的危害。 3、竞争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道德和法律。

4、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合作与共享的关系: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6、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7、“863精神”的核心是“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 8、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也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获得成功。

9、合作中竞争的内涵: 一方面,团体的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相互竞争;另一方面,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 10、怎样在合作中竞争?(P96) 11、全新的竞争理念:(P97) 12、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P97) 13、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关系:(P98) 14、竞争中合作的真谛是什么?(P98) 15、在竞争和合作中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P98) 16、什么是团队精神? 17、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 1、“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2、为什么说善于宽容利人利己?(P104) 3、宽容是有原则的,不能盲目。对家人、同学、朋友,不能斤斤计较,而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

当然,我们决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P105 4、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5、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6、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谅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尊重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7、对平等的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在人格上,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 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在法律地位上,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8、什么是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我们能做些什么? 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如:残疾人、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

对待他们,我们首先应平等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其次,应尽力帮助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9、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10、尊重社会的表现:(P112) 11、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人类来自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义务尊重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保护环境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1、什么是诚信?P115 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含义。

(P115、P116) 3、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实到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

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4、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5、诚实和信任的关系。(P119) 6、诚信守则 (1)坚持实事求是; (2)在涉及到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3)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4)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7、如何处理对人诚实与尊重隐私的关系?(P122) 8、诚信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善意的谎言”是不诚信吗?为什么?(P123) 9、诚信的核心是善。

上一篇:腿短怎么办怎么变长
下一篇:尝一下用英语怎么说?
相关文章